查不出的低烧 或为疑病妄想
人体产热与散热维持着相对平衡,被各种疾病打破后就会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——发烧。要弄清楚疾病的状况,不能倚靠用手摸额头凉热的主观判断,而要准确地测量体温——探热。很多人把正常体温简单地理解为37℃,实际上依据不同的探热方式与时间而有着不同的标准。少数人因此总觉得自己在发“低烧”,长年四处求医却查不出毛病,还接受了不必要的治疗。医学专家称,这些“患者”很可能是对体温理解不当而造成了疑病妄想。
医学指导/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感染科主任李汉诚
超过37℃不一定是发烧
有些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,出现焦虑、抑郁后体温略微升高,例如37.3℃,就怀疑自己发“低烧”,便到处看病做检查。李汉诚认为,如果各种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,这种“低烧”就可能是疑病症,即焦虑、抑郁后出现了疑病妄想。有的人甚至认为,体温在35℃以上就是“发烧”。
李汉诚建议这些“患者”考虑影响测体温的种种因素,例如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。他介绍说,正常人的体温在清晨最低,下午最高,可相差1℃左右,与代谢水平有关。女性排卵期体温可升高约0.4℃,妇科可据此画出体温曲线来检测排卵。
为了更准确地判断自己的体温,李汉诚建议在没病的时候可多探探自己在不同时间的体温,腋探的话可探探左右腋窝的温度,记录下个体的正常值范围,方便有病的时候自己和自己比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