噪音按频率可分为低、中、高三种类型,低频噪音是指频率在200赫兹(倍频程)以下的声音,20Hz以下的是次声波。越是高频噪音越易引起听力损伤,如电锯、切割机发出的较尖锐声音。而长时间接触低频噪音或次声波则对人体危害更为广泛,神经系统,心血管系统,消化及内分泌系统均有不同程度影响,久而久之对人整个身心都会带来一种无形的损害,导致耳鸣幻听,烦躁易怒、焦虑暴躁、头痛头晕、失眠多梦,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,也可导致心慌心悸,血压升高,消化性溃疡,血糖、血脂升高等,甚至有报道导致孕妇和胎儿异常。像案例中的吊车司机就属于低频噪音的受害者。
听觉疲劳及早休息可恢复
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耳鼻喉科主任、广东优生优育协会听力筛查专业委员会主委麦飞介绍,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噪音,接触的时间越长,带来的损害越大。用耳机狂听摇滚音乐,或拿着手机打电话,或大声说话……耳朵此时承受的声音已经超过80分贝,“除了特别尖锐的噪声,一般的噪音是人体健康耳朵所能接受的。但时间一长,就会对听力造成损伤。”
所以,麦飞提出,无论是在公交、地铁,还是闹市街道等公共场所,市民最好减少打电话、听音乐的时间。对于喜欢用耳塞听音乐的年轻人建议用开放式耳塞,音量调至适中即可。此外,还可以购买防护耳罩或棉花,尤其是因职业需要必需接触噪音的人。“戴上这些可以帮助耳朵减少10分贝左右的噪声。”麦飞说,“别小看这关键的10分贝,对听力的影响却很大。”
人在噪声环境中久了,会产生听觉疲劳,对声音变得不够敏感,此时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并离开该环境进行休息,有利于听力恢复。杨湘宁提醒,轻度的噪声性听力损伤,可以恢复;而听觉毛细胞(神经细胞)一旦坏死,就会导致永久性的耳聋,这是一种不可逆的伤害,因为目前医学上还没有使听觉细胞再生的方法,只有佩戴助听器或做人工耳窝来挽救部分听力。建议已经有因噪声引起听力减弱、心烦气躁的人及时就诊,让医生来分辨听力损伤的程度和类型,以作相应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