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这个讲述中国特色美食的纪录片备受追捧,美食看着好吃,然而却也不是百无禁忌,舌尖上的禁忌,你知道吗?
传统烹饪方式正反说
反复油炸不健康
豆腐这样中国特有的食材,在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里被制成各种美味的花样。云南的炸豆腐,待到锅里的油烧热,把切好的豆腐下到油锅里,豆腐掺了鸡油,那种细腻脂香和豆腐那嫩嫩的口感最搭配,几分钟过后,那一锅外脆里嫩、黄澄澄的豆腐就炸好出锅了,那热腾腾的香气和让人浮想联翩的煎炒烹炸声,无不令人
食指大动。入大油锅炸,似乎是中国人钟爱的传统烹饪方式,但是其实却未必那么健康。
它的问题就在于那一锅一直在翻滚的热油。我们先不论这锅油本身是不是有问题,但就反复炸过的油本身,其热能的利用率只有一般油脂三分之一左右。而食油中的不饱和脂肪经过加热,还会产生各种有害的聚合物,此物质可使人体生长停滞,甚至引起肝脏肿大。另外,此种油中的维生素及脂肪酸均遭破坏。
活鱼活吃未必鲜
那些出海打鱼、靠海吃饭的渔民们,在完成了第一次丰盛的捕捞之后,雀跃着为自己庆祝,将刚刚捕捞上来的鱼按着各自的特点进行烹饪,那一条条活蹦乱跳的鱼儿一转眼就上了餐桌——煎焖鱼头泡饼、煎焗马鲛鱼、酸菜鱼、松鼠鳜鱼、侉炖鱼,一道全鱼宴,看着观众们也直咽口水。其实,从最佳的营养价值和口感角度来说,活鱼现杀现吃,并非最营养、最美味的。
鱼和其他动物一样,死后肌肉组织进行着僵硬、自溶、腐化的生物化学反应。刚刚杀完的鱼,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尚未分解为氨基酸,这时烧的鱼吃起来肉质较硬、不够鲜嫩,同时营养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。鱼只有在死后一段时间后,鱼体中的蛋白酶使蛋白质逐渐分解为人体容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,此时鱼肉质地松软、食后易于消化吸收。鱼从僵硬到自溶,取决于环境、温度、时间。外界温度越高,时间就越短。一般来讲,夏天放置两三个小时,冬天放置四五个小时,即可烹煮食用。这个阶段的鱼不管您用什么方法烹制,味道都是最鲜美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