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家寨:隐居深山的古山寨。图片来源于网络
“古山寨”——邯郸刘家寨
刘家寨位于偏城村中心,始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宋末元初。寨子四周是用石头筑起的10米寨墙,仅有东南北三个门楼,寨内分为7门圪廊、47个分院,占地面积16600平方米,现存80%以上多为清代末年到民国初年建筑群,全部是砖石土木结构,是北方少有的寨子式建筑。
整个寨子呈长方形,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建筑,汇集了建筑学、绘画、文学、书法、雕刻、工艺美术等艺术,据有关专家考证,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观赏价值。寨子内院落相互对称,竖向设计随地形依山就势,布局结构紧凑,主房、陪房等级明显,主次分明。街道呈“丁”字形,为石阶铺就。沿街门楼,飞檐斗拱,大门两侧的门楣多为青石,并雕刻楹联。高大的门楼,高高的台阶,台阶多为青石铺就,且底层台阶下设排水道,门前有上马石、拴马石,屋顶为坡屋顶。出飞檐,圆椽,方砖盖瓦,屋顶压背,两端出兽。建筑装饰以雕刻、彩绘为主,木雕、彩绘多用于室内装饰,砖雕、石雕多用于室外装饰,云线雕刻柔和优美,雕梁画栋异彩纷呈。
寨内一共47处院子,刘家人大多已经搬出寨子。他们偶尔也会聚在一起,互相拼凑着不完整的记忆:“政府”门前有石旗杆、村里有3个牌坊、西山上先祖的石碑——龙头和透龙的石碑,有20多个。这些象征着刘家的显赫身份,如今,很难再见。而最令他们最心痛的是,毁于抗日战争的“半套銮驾”。
暖泉镇:塞外名镇,水乡古韵。图片来源于网络
在塞外,有一个洋溢着江南水乡风韵的古镇———暖泉。这里一年四季温泉汩汩环村绕街而过。泉水绕过元代工部尚书王敏的书院,绕过明代的西古堡城,绕过皇家敕建的华严寺,绕过200多处风格独特的古寺庙、古民居、古店铺、古城堡、古戏楼,潺潺的流水声和着一街一河的杵衣声,和着村妇们此起彼伏的欢笑声,流淌过千百年。
暖泉镇,形成于元朝,历经明清两代形成“三堡六巷十八庄”的规模,城内建筑格局及道路网络保持着原生状。说暖泉镇离不开暖泉水,正是它孕育出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。暖泉的水出自两处。一是出于村中心逢源池内,池东、西角各有一石洞,村人称“龙口”。泉水的另一处源头叫“佛镜”,“佛镜”是一个水池,面积近半亩,池周以青石砌成,池水由地下涌出,清澈见底,因其池圆如镜,水清可鉴,故名“佛镜”。乡民们很是珍惜暖泉,泉水南边的王敏书院与北面的围墙把泉水的源头围成“半亩方塘”,既保护了水源又为这极度缺水的边塞之地增添了一处秀美的景观。冬日里,萦绕街巷的泉水一路蒸腾着氤氲的雾气,把小镇渲染得仙境一般。
“火树银花不夜天”,一项古老的风俗在民间流传了几百年,那红红的火花,代表着农人的希冀;那亮亮的银树,是暖泉人祈福的延伸,枝枝桠桠,虽然是瞬间的绽放,却寄托了人们一年的希望和祝福。“打树花”曾经在蔚县境内许多古城堡都能看到,但现在只有暖泉镇还保留着这一传统。2006年5月它被列入河北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