奥迪也做手表?
本届CIWE,除了那些精湛的钟表艺术作品令人叹为观止,中国内地的消费者对手表知识的欠缺程度也“令人印象深刻”。一位前来看展览的女士,在看到Eberhard & CO的手表之后,因为其表盘特有的横向四连排的计时显示盘,居然惊讶地大呼:“原来奥迪也做手表!”
与此同时,在Eberhard& CO展厅的隔壁,雅典表的品牌公关正被光顾的客人搞得焦头烂额,面对不断有人询问:“这个品牌的手表市场投资价值如何?”他们也只能苦笑着回答:“这个问题,您最好还是去问经销商比较合适。”
实际上,这类情况并非个例,我认识的一位信托公司经理,曾经因为不识货,把客户送的江诗丹顿手表,扔在办公桌下的纸箱子里长达半年之久。
不纯的购买动机
在不少中国人眼里,手表与其买来自己收藏,还不如投资或者送礼更有价值。有一位表行的朋友,曾经遇到一位如保镖般,西装革履,戴着大墨镜的彪形大汉,一进表行便把手中的手提箱往柜台上一扔,对他说:“这里总共有80万元人民币,照这个数帮我选点儿货。”
此时不由想起钟泳麟先生说过的一句话:“在中国靠手表吃饭的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,人数比真正购买过高级手表的人至少多出十倍。”
中国内地的高级钟表市场就像刚刚从翻斗车上倒下来的进口沙子,虽然看上去很美,踩上去却很不扎实。它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建立在一串串靓眼的销售数字上,与此同时,林立在CBD的广告牌和满大街的时尚杂志,又教育了一大批只知道赶时髦的手表买家。
因此,要想使这个巨大的市场变得成熟,举办国际化的钟表展是最有效的办法。在国外,但凡一个繁荣且成熟的钟表市场,都会拥有众多自成一格的表展,它们就像造血干细胞,不断为行业注入新鲜的血液。
通过表展,人们可以比较不同的手表、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、对提升自身的钟表认识与热情都有很大的帮助。如果哪一天,巴塞尔表展移师到中国举办,那才是真正值得国人骄傲的事情。